流量即世界,对话头部私域流量操盘手郭亮亮 私域流量

大家好,这里是X津和S城两位同学的约饭号,主要记录好吃和聊天,在饭局中学习,分享对成长有价值的案例
 
这个号的开局是因为约饭聊天这件事情我们陆续坚持了快两年的时间,受益于饭局向各位前辈的请教,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帮助很大,向高手学习是一条成长捷径!我们希望学习记录并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结识到更多同频又好玩的朋友。
 
OK,这是本号开篇的第三期饭局
嘉宾:郭亮亮(知识付费领域头部流量操盘手)

地点:大悦城  左庭右院



.01
 饭局,一个积累大量社会资源的起点

通过饭局跳脱束缚出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圈层,不同圈层结构里边的各种人


我是山西读的大学,在2014年我大三的时候就来北京实习了,第一家是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家创投机构。后来去了一个做酒店式公寓的项目,当时派驻到上海对接项目,然后公司在上海又开了家公司,我就留在了上海。在16年我又回到了北京,加入了一个约饭项目(偏陌生人社交),玩法上我们会定期组主题局,先邀请一个主咖,然后大家围绕他来进行一个话题。比如说我这期聊红人,我们这块会找一个在网红圈领域里边比较专业的,或者说有影响力的人,组一场饭局,然后能够把他的粉丝或者说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就组到一块儿,就基本聊一些更专业的一些问题,高质量的这种话题,然后再做输出出去,然后再滚动,不断的转动起来,就全天盘局,我手头就组了近100多场饭局吧。


在做饭局这个项目上为了保证质量会控制人数,一场饭局人数一般控制在6-12人左右。在10个人左右,基本上是最舒服的状态。不然的话人太少就聊的其实比较大一些,人太多的话,就每个人又觉得没有照顾到自己,就只是听一些存在感比较强的人,所以需要控制好人数。

 

其次,我会通过预报名的信息做一些筛选,用一个审核机制和邀约机制,再来评估各自的诉求去筛出匹配的人群,这样大家也更能够聊出一些东西。

 

在北京这种饭局文化是天然存在的,饭局总结其实就两种目的,一种需求是熟人社交,比如说我跟他就是同学,五年时间没有见了,然后正好他来北京,然后我们组个饭局联络一下,这确实是激活一种已有关系的方式饭局。第二种是建立需求关系,比如说他现在有个需求,然后我正好认识你,你能做这个东西,然后饭局帮你们去做一些链接,这种是建立需求关系的饭局

 

我觉得做这个饭局其实最大意义上就是说:你能够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圈层,然后不同圈层结构里边的各种人,然后这里有些人四五年时间过去了,就迅速成了行业里的大佬。



.02
 资源+有效资源整合+借势

流量逻辑+用户养成体系
流量是天然存在的,只需要找到一个挖掘他们的诱饵,然后放好


17年我还去过一家网红经纪人公司做网红经纪人,很像现在的MCN,但玩法上没有现在成熟,当时也想做网红圈的新榜这种属性,当时第一份网红排行榜也是我们输出的,同时也在签约各种网红和做付费会员社群。我记得我当时在做后端服务过程中,一方面结识了很多早期头部的网红和网红经纪公司,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很多运营社群的经验,尤其是运营付费社群的经验


18年我去了一家千万粉丝的头部内容公司,负责用户增长,后面又做了知识付费板块,负责的课程流水过千万,制作过销量过120W+的爆款课程,但其实我一直在围绕着流量做解决方案,这家头部内容公司最核心的是增长而不是内容,内容是为了流量增长服务的。


从饭局到网红经纪人带给我的资源和以及有效资源整合能力为我出来做流量增长做了铺垫,而在头部内容公司负责知识付费板块帮助我提高了自己的有效资源整合能力去借势,同时也帮助我做流量增长切入了一个具体的细分赛道


所以19年我离职出来了, 和朋友做了一个工作室,我们在知识付费领域做流量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并帮助800多位成员通过课程分销赚到了副业收入。在知识付费的服务主要是帮KOL做知识付费的课程,去做课程包装打造、流量获取与转化(包括在裂变分销的设计)。


目前的话我还在一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做增长顾问。目前来看在线教育这个行业获客上,主要去做付费的投放,投信息流,激进的在做投放(同时他们大多数也是拿到了非常大的融资)。


之前大家的增长方式,一个就是从最基础的靠内容作为抓手去做内容的分发获客,铺到各种平台,比如说小红书这类平台和公众号,第二个阶段就会利用这种社交裂变的方式去做分销,通过利益刺激裂变,然后找很多代理商去做推广

 

尤其是两三年前这个阶段很多,无论英语流利说,还是什么其他平台,基本都在用打卡的模式在推。从来源流量划分来看,质量最高的还是靠内容进来的,因为完全是喜欢内容进来的,他们在被教育和认同上、价值观是最好的,这种用户的转化就会更加容易。然后像分销裂变进来的,就很容易会进来一些薅羊毛(不那么精准的)用户,但他的获客成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但这个玩法后面被封杀了,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流量的获取方式会变得更加集中,也更集中到付费投放上了。


但到最后来说就是真正能够大规模批量化,还是向信息流投放,他是能够把你的转化模型和roi跑出来,这是一个稳定的且可以预估的玩法。


关于用户养成体系简单说一下就是,用户买的课越多,品类越多,那就说明这个用户的兴趣点越强。比如说一开始一个用户买完一个课,只有30个分享红包,但是你分享超过500次,然后这个会变成60个红包,分享超过1000次会变成110个红包,他会鼓励用户的这种分享行为,然后你每次分享就是在帮我拉新,再帮我做激活,然后还有就是你支付的额度越多,你能获取的这个优惠券越多,所以到后面可能119的课程你就能拿到50块钱的优惠券购买,这对于老用户也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状态,用户真实的把这个课程学完了,也得到了更多的优惠券和福利。



.03
 流量、成长话题问答

津&城:〖怎么理解流量推手的价值

郭亮亮:这个行业大的流量还是在平台上,然后这些流量推手只是把这些平台可能触达不到的,或者触达非常弱的,用这种社交的关系和链条或者是这种信任感,把这个课程用分销的形式输送到边边角角,也能做一部分增量的补充,就像做社交电商的逻辑一样。

 

但如果你做一个课程没有任何流量,指望着找推手直接分销,帮你去跑一波量,其实是不建议的。因为推手去分销还是说你得有一个自己的主流量的平台,比如说你在喜马拉雅上,这种就是靠作品内容就积累了很多粉丝,然后比如说你在千聊,比如说在其他平台有一个稳定的流量池,然后做分销只能是帮你锦上添花的一个东西。


津&城:〖如何聚集到这些推手?

郭亮亮:1约饭,线下约饭信任感是非常强的,有一定的链接资源 。2、去其他付费群里去挖。

在付费社群里面有一些人他买了课之后,他会写个很长的学习笔记。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传播素材,这些学习达人做推手会有非常好的一个展示和信任度,他的转化会非常好。


津&城:〖你是如何通过推手驱动课程销售的?

郭亮亮:第一是有一批跟着你赚钱的推手,我现在手头也积累了差不多有1-2千多做课程分销的推手,同时这个结构里有一些是专业的这种网赚群体,对他们来说这个事就是可以赚钱的(而不是课程本身)。


有一些推手手头有四五个微信号,他之前的模型就是靠朋友圈去做淘客,朋友圈发的都是淘客的链接或者直接导到群里边去发,这个就按现在的分销的那些群,各种的群他一个用户到最后可能下来平台一个月能赚到一块两块钱,现在让他分销一个课程,比如说99块钱课程,但是有的佣金到70%1单他能赚70块钱,他非常乐意做这个事啊,就是这种属于特别自发主动地,他每天就在研究你的朋友圈(我的朋友圈是在行业里边被复制、被转发的最多的),因为他们觉得我就像一个买手一样。可能每天过来找我合作课程非常多,我能迅速判断出哪些课程品质是60分以上的,把这个放到朋友圈,大家才不会觉得你是一个low逼,去删掉你拉黑你、屏蔽你,这个是不会跌面儿的东西,就不会损伤你的社交货币。

 

第二个是你可以判断说这个东西的卖点是OK的,比如说我发的朋友圈有十个人看到肯定三四个人可以购买,我可能就是对整个课程文案这块敏感度会比较高一些,我知道这个课程可能同时在讲几个点,但我就会去专门强调一个点,然后很多人都会为这第一个理由去购买。然后就有很多人每天看我朋友圈又发什么课,她就复制我的文案,去分销裂变,也慢慢的你带着这些分销的人赚到钱了,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形成一个正向闭环。然后当你自己去筹划一场分销活动的时候,大家的配合度也会非常高,因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行动成本还不需要花钱,而且还能帮你赚到钱。

津&城:〖如何看待KOL人设?


郭亮亮:人设一定是在前面做了几期内容之后,从用户端产生提取的,用户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就是这种风格的。树立人设这个事,把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关于你的风格、特点、传播性强一点的有助于丰满形象的那一部分去放大,不利于传播和对形象不利的那一部分慢慢去弱化以至于到最后大家感知不到,然后慢慢到最后,你的风格就会稳定下来。


津&城:〖做推手流量端,怎么去更新流量?


郭亮亮:第一种就是去各个平台引流,留诱饵。像某乎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案例,但乎本身的调性是原生用户对知识付费是非常抗拒的

 

举个例子:之前我和映客朋友聊天(他是某乎的前员工)。他说从直播逻辑上来讲,不论映客、秀场直播还是游戏类的直播,有人送一个跑车,社区用户会去评论“大哥牛逼”,社区会有这种文化氛围。但在某乎,大V在做分享,哪怕是免费的有用户去打赏,但有些用户还是一进来就会怼你,说你就这种水平还敢出来收9.9、99,然后一堆差评,因为大家都互相瞧不起对方。他会觉得这种这么神圣的知识殿堂,你怎么能拿金钱侮辱呢?大家会有聊金钱的耻辱感。虽然大家都看上去是知识精英,但社区的调性就是这样。但是这两年某乎在激进的做用户下沉,社区也有很多年轻用户进来,我们把某乎作为一个引流圣地,因为某乎上的用户导到私域流量来去做知识付费是非常好转化的。

 

然后出去做分享,用分享干货做抓手,我的推手其实主要是通过行业分享带来的。


津&城:〖引流上有什么玩法?

郭亮亮:我会放很多诱饵,就是那些诱饵可能是内容、视频或者图文,就是我会把它撒到各种平台上。

比如说我想获取一些宝妈粉,那我就用N个账号去闲鱼上去发:说我们家小孩长大了,这个儿童玩具车用不了,然后感兴趣可以加我微信,就这类的玩法。可能最后加我的时候我已经送完了,但大部分用户也不会因为这个送完了,就删掉你,对吧?那我就先保持一个观察,然后慢慢的再去聊一些需求。通过我的直观判断,去给你匹配你适合的产品,有时候这个东西你觉得我发的这个课程是发给所有人看的,但其实我就只发给你们这些人看,转化是非常高的。


津&城:〖对于新人来说,如何把流量和影响力从开始做就做的比较好?

郭亮亮:要借势而为。比如说我去做视频号这块,我自己可能没什么流量,但我筛出那些在粉丝3000以上,我先免费邀约,我把这个势能拉起来组局后,我再去搞其他的社群(低门槛的群)。然后我每天就是靠这些嘉宾,哪怕我每天整理群分享记录这些东西。我都能在这个领域获得比较快速的成长。就具体你看无论我做哪个网红,或者是线下的,就发现说真正能带领用户的还是在头部的KOL,首先你有一个点能够撬动他们带进来一块儿玩,可能他们都不需要参与什么,但是它们的势能就在那边,你能迅速的去借势。


津&城:〖如果现在有一个新人,想成为流量推手,你会跟他分享什么

郭亮亮:我首先会让他干一个事,就是去盘自己的朋友圈的人群都是什么样子的,你去大概划分,找到他们的交集和共同领域最多的地方。

比如说可能筛出来说我朋友圈2000号人,他们主要都是在北京,职场的白领居多,那么围绕这些点去梳理出他们可能会面临着某些场景下的诉求,而且是可能几百人都会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去找到这个痛点,其实你要做的一个事情是,经常的去了解你现在已有的好友里边大家都面临着哪些需求。

 
所以说让他们去拆,去判断大家可能的需求会有哪些,然后再用自己的感觉去筛市面上的课程去测试,看哪些能够去带动,慢慢的你会筛出来合适的。就所有的社交关系里边一定是有远近亲疏的,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他有需求,不在乎是不是你发的就购买了,有些可能是因为这个课程是你在分享,然后再购买了,要用产品的维度去测试出不同的人跟你之间的社交关系的这个转化。
 
所以我现在做私域基本上就是从做私域的角度出发,发朋友圈的目的不是卖货,一方面只是在造势,不断的去强化你某方面的人设,然后另外一块就是测一些产品,就相当于说去激活可能对这个产品有需求的人,也是引导对方主动来找你聊,然后你们甚至可以很深度的去聊出一个有需求的东西,它就有可能去出一个大单。
 
要更清楚自己的用户是哪些人,想要哪些东西,然后你再去像买手一样去采购,匹配他们的产品,这些用户就是你的基本盘,你了解清楚后才是引流的事情,甚至说更高的是你的整个转化,把这个转化逻辑跑通了,你就会知道去挑哪些东西发到朋友圈,肯定是会有人买,有了比较强的选品逻辑和转化逻辑后,才是引流。

津&城:〖大学就折腾过这么多事,它们都有什么价值?

郭亮亮:是比较折腾的,我记得袁岳老师当时说过:你一个学生或者刚毕业其实没有什么社会资源、资本,然后也不是一个985 、211特别拔尖的大学出来的话。然后你又想能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就是去做公益了,因为你有一个做事的由头,然后就可以跟很多人去说,也能撬动比你更有资源的人,还会有这种社会动员能力的人跟你一起来做一个东西,在这个搞事情的过程中,你会知道一个真实的事情演变逻辑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把这个解决,然后真实动作就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写一个方案什么的,你会知道这真实一个演变路径是什么样子,流程、进度,然后需要付出哪些成本,然后你再去创业的话,你做事情的这个能力就会比较强以及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

津&城:〖现在通过什么方式提升自己

郭亮亮:见人,尤其投资人比较多,他们能从这个市场更全局的看问题,而且看问题的角度非常犀利,然后维度也会更高一些。他们也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投一个项目,不投另外一个项目,这是投资人角度,因为他们都在看未来。


.04

 对话私域案例


关于医美私域分享:


举个医美的例子,这个行业获客成本是非常高的,一个到店的获客成本是6000-8000甚至更高,所以只要可以成单,他们可能会把大部分营销费用支付给引流的渠道,从私域运营角度架构上就有几个部门,一个是编辑部门,编辑只负责发朋友圈,然后他们发朋友圈的底线是发用户想看的,而且只说一个事。市面上很多讲朋友圈培训、私域培训就是说一天你要发几条朋友圈合适,其实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只要用户不愿意看,一天发两条他也会特别反感。而你发朋友圈的逻辑就是不断地向用户发射电波一样,不断地强化我在你整个认知里边心智的一个定位,就这个逻辑。发朋友圈,就像丢手榴弹一样,然后就炸出那些可能潜在它感兴趣的人,然后当你主动找我私聊,我就像拿着狙击枪一样对着你了,主动来找我你都成交不了,这个就真有问题了。这就是第一个部门编辑部门,他们也分大编辑,小编辑,这种就是成熟的编辑,他不需要去做销售,但是他的转化能力就会非常强。

 

然后第二部分是做销售,销售只负责跟你聊天,就是一对一的微信聊天,然后他们销售这块也是有区分的,比如说新人进来,现在进来的一个路径就是比如说一周时间,就是你自己的一个状态,没有人搭理你,你真的能够做三天做下来,然后认真开始跟用户聊天,就能留下来,你要坐不住就自动离开,然后当你就是新人,你的考核路径就是当有人主动找你咨询这个医美相关的东西,你就把他推给一个老号是专家号,你的考核就是你每天从你这个号删了多少人,然后多少人转到专家号里边了,因为这个阶段的你可能是不具备成交能力的,可能你一聊天可能就把天聊死了,然后到了那个成熟的销售里面,他们基本上一个架构就是组长,小组长,然后当你有个用户找过来的时候,你的组长和小组长都会帮你。因为比如说这一单两万块钱,就是你的组长能分40%,它上面能分30%,所以当一个用户进来的时候,他以为跟一个人在聊天,但其实是三个销售,这样它的转化就非常高了

 

然后第三个部门是数据部门,数据部门是管着所有这些账号,你发朋友圈,你聊天,但是你不知道账号的密码,支付密码等,这个部门是在第三个部门,他们会有效的去做分割,不然的话,你觉得这个客户付费能力挺强的,然后你转到你自己的个人号上,或者说把用户迁移走了,都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同时他们也去研究这个不同号之间的销售转化率怎么样。

 

然后还有一个部门就是各种路径搞流量,负责引流的。



如果有想认识郭亮亮或者想要咨询私域流量相关问题的也欢迎留言,我们会帮你转达并对接!


欢迎关注我们,也欢迎大佬来勾搭哦!我们下期再会。

流量即世界,对话头部私域流量操盘手郭亮亮 私域流量20220818wipmr_640-1

往期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