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一段时间不见,最近业务繁忙,公号更新跟不上节奏。今天我们上线了新栏目【鲸舟出海】,感谢大家继续关注支持。
“鲸舟出海”,顾名思义,讲的是鲸舟在“出海”事业上的观察和经验。鲸舟科技的几位创始人,各自有着外语外贸、跨境电商和国际金融的背景,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有着“出海”的目标,在服务国内企业的同时,也积极做着海外市场的谋篇布局。“鲸舟”之名取自诗句“鲸舟指日功成就,万斛乘风驾渺溟”,也正寄托着我们乘风出海的初心。
作为商务部网上投洽会的互联网运营方,我们的“鲸舟”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目前已登陆东南亚的柬埔寨王国,在不远的将来也将登陆非洲和欧洲。

同时,作为《中国食品报》健康食品联盟 融媒体中心,鲸舟将持续运营《中国食品报》“食康视界”栏目,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产业发展情况,普及各国天然食材及农产品的科学知识,以“健康养生从关注食品健康开始”为理念,鼓励人们吃得天然、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同时打开国际食品发展的新视界。
以下为大家带来我们在《中国食品报》“食康视界”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多多交流!

刊于中国食品报第2019-05-29期第5版
《探寻柬埔寨茉莉香米出口现状》
大米作为我们国家的主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囤有一定量的大米在家里。而大米本身因气候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在外形、色泽和香味上都各有讲究,所以我们在超市里可以看到不同品牌和产地的大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同时拥有最多的“米饭爱好者”(大米消费量和进口量均为第一),但你知道世界最好的大米是哪里产的吗?
自2009年开始,国际大米研究组织(The Rice Trader)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最好大米”比赛,参赛者多达几十个国家,至去年十月,已经办了十届。而去年获得冠军的是柬埔寨的茉莉香米,这已经是柬埔寨第四次拿下比赛冠军。

为什么柬埔寨的大米最好?
看这个历年冠军统计表,可以发现世界最好大米的头衔基本被泰国和柬埔寨两个国家给瓜分了,只在2015年的时候,来自西边的美国大米拿过一次冠军。那么为什么东南亚的大米这么优秀呢?
据了解,世界最好大米竞赛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色、香、味等基本要求外,还要考察大米是否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无公害、原生稻种等等条件。
柬埔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高达29度及以上,气候炎热的同时雨季较多,这种气候非常适宜稻苗的生长。
在土地资源方面,柬埔寨三面环山,中间环绕一个大平原,地处湄公河流域且坐拥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河流湖泊众多,土地肥沃。
在农耕种植方式上,柬埔寨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发展落后,人们沿袭原始的撒谷种植方式,虽然效率低下,但同时也保证了作物整个生长过程的天然无污染。

气候、土地、农耕方式是柬埔寨育成最好大米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获奖的茉莉香米是一种长粒形的大米,色泽晶莹剔透而且咀嚼回甘,因其煮熟后发出淡淡的茉莉香味而得名,被当地人称为“白金”,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还远销其他国家和地区。
各国大米出口量对比
随着全球大米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对于大米主要出口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各国2018年大米出口量来说,印度大米出口量为1137万吨,位列全球第一,泰国出口量为1114万吨排名第二,越南则以606万吨排在第三位。
而柬埔寨2018年大米出口量仅为62万吨,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什么柬埔寨大米多次在国际大米比赛中得到品质认证,但是出口量却一直不如人意?
自2010年起,柬埔寨洪森总理就颁令号召柬埔寨大米行业于2015年实现100万吨大米出口指标。然而至今为止,这一目标仍未实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
柬埔寨依旧沿用旧有农耕方式,一牛、一犁、一人的传统种植方式导致大部分耕地一年一熟,亩产量较低,显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需求。而在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早已实现了从育种到栽种更高效的机械化作业。
同样地,柬埔寨食品加工业不发达,许多米长缺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粗加工需配备的如碾米机、烘干机,精加工的如低温冷藏桶等等各类仪器。许多大米不得不运输到邻国进行加工,加工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虽然,近年来由于政策支持,许多加工厂换上了新的设备,但是整体技术和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
2. 物流运输滞后,供应链成本高
过了生产这一环节,就来到了运输和存储的环节。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仓储设施不同,这导致仓储分拣的成本不断增加,而且仓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物流和运输,整个过程耗时越长成本就越高,利润差就流向了中间的加工商和出口商,进一步压低了农民的销售所得费用。
3. 信息不对等,市场渠道没有完全打开
柬埔寨国内互联网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导致在信息获得方面存在一种生产者和市场不对等的情况。大米生产者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十分有限,并不了解国际大米市场的需求走向,因此在推广和销售方面陷入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
而在市场渠道方面,就出口来说,柬埔寨大米出口的市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美国等地,还有其它很多国家的市场没有深入挖掘。就柬埔寨国内来说,每年大米产量可达1000万吨,但除去自产自销和出口部分,还接近400万吨的大米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销路。
中柬合作下将诞生更多发展机会
欧盟是柬埔寨大米的主要出口国,因此欧盟对柬埔寨进行关税增收,对于柬埔寨来说是一较沉重的打击。
而中国作为从柬埔寨进口大米最多的国家,在今年1月与柬埔寨达成合作,宣布从柬埔寨进口的大米将增加至40万吨,今后三年内将向柬埔寨提供约40亿人民币无偿援助。

在一带一路政策规划下,柬埔寨大米出口将迎来更多增长机会,中国和柬埔寨的合作也将更多地涉及农产品进出口这样消费和市场导向的领域。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柬两国在包括大米在内的多个贸易方面都实现了“零关税”,作为柬埔寨的主要出口农作物,大米贸易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而对于中国来说,柬埔寨市场的信息技术和工业发展方面可挖掘潜力很大,随着合作关系的巩固,可以推动更多国内企业的技术和服务出海,以大米贸易为轴心挖掘出更多合作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