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和儿子们吵架的时候,他们闹不赢我了,总会崩出这么一句话:
X千粉0转化。(现在这个X已经是9了我去...)
当然所谓的转化是什么,只有我那一众儿子们才能心领神会,每当深夜躺在床上想到这个事情,我就会顿足捶胸嚎啕大哭,狗日的到底是哪个贱人想到的这个杀手锏!!!
现在更加丧心病狂的出表情包了??
—————————画个圈圈诅咒你.
私域流量:简单来说,就是商家把自己的客户资源圈养起来。目前电商越来越强调内容化和私域流量,对老顾客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老顾客的维护对强化店铺和产品的人群标签,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商家在拼资源,拼资本的时候,更加强调做自己的粉丝“圈养”。
拼多多的私域流量以前认知是收藏商品 or 收藏店铺 or 老顾客,但是随着各个渠道权重的变化,私域流量仿佛是一个欲求不满的怨妇,已经到了不得不摆在台面迫切重视的地步.
最浅显的例子,老店和新店同时推一款产品,你会发现老店推起来节奏和自然流量比新店要好太多太多,回看一些标品的类目TOP,价格未必是最低的,但是人家的流量永远是最多的,其实都是这个私域流量在作祟,我们不是输在供应端和运营手法,而是输在起跑线上。
同理,在各个活动资源位上,拥有海量私域流量的品,总能脱颖而出,其实反过来想,有时候小二喊我们亏损上一些大曝光的活动,未必是黑心,而是真的看好你这个品,想拉你一把,但是很多人都会去曲解小二的用心良苦。
之前我在社区里面怼过一个帖子,该商家一直重申店铺权重这个说法。
据可靠消息称,企业店1.5倍权重依然有效,同样的新店,企业店开车花100块钱可以达到个人店150块钱的效果。(PS:这个我没做过收据收集,这是出自某个偶像嘴里。)
其实把私域流量当成是店铺权重的一种解读,小卖家能更好理解,你店铺卖得越多,看过收藏过商品,都能提升店铺权重,而这种店的基数放大到一定程度,推新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相反新店很多人都抱怨,为什么我推了那么久都没有自然?就是这个理了。
—————对我怼过的那位商家致歉。
接下来聊聊关于平台变动。
这玩意跟我们中小卖家有什么关系呢?平台的任何一次改版变革,都会打死一批商家,然后冒出一批商家,能准确抓住节点做出调整改变的,都是那些能长年存活的超级大佬,反观一些人总是抱着以前怎么样以前怎么样的思路商家,已经灭绝了一大片。
从年初的第二次千人千面改版,个性化首页,到最近的OCPX,智能创意,每一次改版内侧,都会造就一个个神话,我已经看得麻木了。
毫无疑问,今年围绕的是个性化以及竞价。
话说什么时候才能把竞价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取消了呢??
真香...
说实话今年多多最大的成绩应该就是万人团和百亿补贴,但是都是围绕在一些大牌和极少数的拼品牌中选品。
拼品牌不说,这类中小企业,能在一众低价市场里面搏杀出来,无论供应链和推广手段,肯定是神仙级的,上这些资源位放大效益,名副其实。
反观大牌,无力吐槽了,价格虚高多少,那些做贴牌工厂的老板们心里应该都在骂娘了吧。
本身是价格作为主要优势的多多,放弃一众中小企业去靠拢大牌,真的是好事吗?
(PS:特别怀念以前的品牌清仓啊~)
我是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