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私域流量越来越火,买了一本相关的书,却始终在落灰,现在终于读完了,结合自己接触过的事例来摘录总结一下。

以近期在得到学到的一个学习方法来开始这本书,先进行一个预测验。
1、这本书的标题是?我认为他应该主要是谈什么问题的。
《私域流量》--从0到1搭建私域流量池的方法论,我认为他主要从怎么搭建私域流量池,用户如何运营(获取、维系、促活、引导成交),内容如何构建,产品如何做、活动如何做等,讲述私域流量搭建的方法论。
2、关于这个问题,在学习之前,我知道些什么?
对电商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
3、关于这个主题,在学习之前,我的观点是什么?
随着流量红利的结束,增量变少,更多企业选择运营存量,毕竟消费过的用户更为精准,所以用户来了就要想方设法留住、促活、挖掘更大的价值,私域流量是大势所趋,换了一个更为私密、连接更为紧密的渠道,运营方式会因地制宜,但整体方法论可借鉴其他渠道。
4、从这本书里,我最想知道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实用的私域流量运营方式、实际案例介绍,最想解决:如何促进私域流量用户活跃,哪种属性的企业更适合做私域流量,社交属性不强的单一产品企业是否适合做,如何做?做私域如何评估效果,投入产出比如何,行业数据如何。

1.
为什么要做私域流量?
营销:即为产品营造一个利于销售的氛围或场景。商业的底层逻辑正在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变,话语权从商家转移到用户。商业的驱动力从流量转换为关系和交情,营销变成无限逼近用户的过程。
流量盛宴结束,深耕细作的时候已经到来。私域流量一方面从公域流量池里连接并筛选用户,这叫增量,另一方面,把增量装进自己搭建好的私域流量池,长期经营,让增量变成存量,用存量再进一步带活增量。先获客,再建立信任,然后才是卖货。
流量不是只有用于成交一个目的,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专家+好友。私域关注的是用户终身价值贡献。一个微信客户90%的利润在后端,第一次的成交价值只占用户终身价值的10%。私域运营的本质不是收割用户,而是长期经营用户,视用户为朋友,卖货只是顺带的结果。如果把私域流量当做韭菜去收割,一开始就错了。
思考
曾经,私域就是微商,占据了我们的朋友圈,后来更多的是代购,现在,各大品牌开始主导做私域,一种趋势是,消费不断升级,微商三无产品慢慢没落,转而是品牌企业开始做自己的流量池,喜茶拥有2100万的会员,完美日记凭借私域运营顺利出圈,经营私域,看起来好处多多,但能做好的却很少。
做私域,一定要和公域区分,具有独特性,能够提供其他渠道不能提供的东西,无论是价值,还是服务。
单纯只为了收割,很难持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吸粉的行为,淘宝包裹里面放一张返现卡,加微信返现,一般都面临两种结局,要么返现完被删,要么频繁发广告被删。换位思考,你是不是也这样?但如果,买化妆品加了一个微信号,他不是天天给你发广告,而是精准的对你售后服务,针对性教你怎么护肤,朋友圈也都是对你有用的护肤干货+生活化的内容,至少第一眼,你会留下他,甚至会翻翻他的内容。要想获得私域流量的转化,狂发广告收效不大,靠价值黏住用户,有了信任感,推广和转化会更具有效果。
2.
如何获取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来源:
1、 线上、线下的店铺、门店和行业展会
2、 付费引流。在新平台尽早布局
3、 自建账号,做好内容营销,获取精准流量
4、 员工IP化。孩子王,员工成为育儿专家,每人一个私域流量池
5、 产品媒体化。即产品会说话
思考
被更多人知道,不如被一群人爱上。
获取精准粉丝,有门槛,100个泛粉,不如一个精准粉丝,适合做私域流量的企业,最好有店铺承接,无论是线上店铺还是线下店铺,吸引已成交用户成为种子用户,其次扩展到垂直领域,俘获这一部分粉丝的心,再通过他们裂变。而不能大街上随便拉一个用户,就是粉丝。
如美妆企业想要开始做私域流量,首先应该瞄准的就是使用过自己产品的用户,这一波的流量,成本最低,裂变效果也是最好的。
其次,要想拓量,粉丝应该锁定在美妆行业,与美妆博主合作,获取他们的粉丝。可以让博主成为产品自身用户,不要打广告,试试让博主说自己的话,让博主成为产品代言人,深耕合作,带动他的一群人。
有的会说,我可以提供多类产品,食品、美妆、服饰,随便一个用户,我都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只要有流量就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多而杂,难以建立用户的信任感和私域的定位,美妆、食品、服饰应该单独做各自的号,吸引各自的精准流量,当形成了权威感,再逐个破圈,偶尔推广下其他品类的东西,还能提升私域内的丰富度。
就像薇娅,一开始专注于服饰,后拓展到全品类,垂直领域做到专业,再进行扩散,专注于做美妆的李佳琦,持续输出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收获大部分粉丝,并赢得信任,之后再拓展品类,从美妆到食品、衣服、电器、日用品,以低折扣利益驱动,满足粉丝的全方位需求。

3.
私域流量的内容营销怎么做?
为什么做内容?
现在做私域,很容易导致暴力吸粉、广加好友、狂发广告,用户拉黑的结局。
作私域,应该向自己潜在的用户输出他们所关心的、不同形式的内容,并进行良好的互动,然后连接用户,筛选用户、经营用户。
消费的未来是内容、游戏、互动服务的融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高频打低频的内容营销体系。交易是低频的,内容是高频的,我们需要靠频次来吸引用户,建立信任,销售低频的产品产生利润。
营销和传播的核心就是:在信息泛滥,内容高度同质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别人如何记住你,如何才能知道你是某一个细分领域比较权威的那个人。传播好自己,才是赢得用户的关键。
讲好故事,让用户知道你是谁,做什么的,代表什么,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然后持续不断的做下去。
内容从哪里来:
内容来源
1、产品维度—产品价值、特点、用户体验和与众不同之处。
2、企业维度—企业为做好这个产品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企业价值观、文化理念、创始人情怀、企业动态和获得的荣誉
3、行业维度—行业变化
4、用户维度—用户角度看问题,有什么诉求、抱怨,如何解决问题。(例:答用户100问)
原创内容很重要
内容要有专业度和原创度。聚焦和专业。围绕品类和品牌创作专业化干货,创作有深度、有价值的优质内容,解决某一细分行业用户的问题,影响更多受众的认知。
什么样的内容连接什么样的用户
你的用户是谁,大众还是小众,做哪一类内容能够连接上他们,用户在苦苦追求什么,逃避什么,焦虑什么,迷茫什么?拥有真情实感的、让人听得懂的就是好内容。
营销的本质是构建信任,信任感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在社交媒体做内容营销,如果内容杂乱无章、不聚焦,和行业无关,则难以建立信任。
内容营销的核心是:获取关注、赢得信任,用户对你的内容感兴趣,想进一步认识你、关注你,之后不断的消费你的内容,每次感觉都很好,就慢慢的熟悉这个人并产生信任感。
信任来源:
1、 真实
2、 专业
3、 持续的做一件事
4、 真诚
5、 更强的人/物背书
提升内容营销的效率:标签为王,内容为后,做好IP记忆点,做内容营销是连接用户—筛选用户,不是主动去找用户,更多的是让用户主动找你,人,永远最在意自己付出过成本的东西,愿意主动添加你的人,就是信任的流量。
企业做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粉丝量、阅读量,而是为了获得销售线索,用内容筛选出用户,获取用户的关注并赢得用户的认同。
思考
信息时代,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当我们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时候,总是趋向于专家推荐,网上搜索、干货渠道关注,内容获取相当精准,对于自己关注的账号,经常会去看,而且不容易取关,越得不到的越想要,但对于被动添加的,总有一种防备心里,达到目的后第一时间取关是常态。所以,要想办法让别人来主动关注,并且能用价值留下它。
否则,有的时候遇到机会获得一批流量,没有内容支撑,也没有转化为粉丝的能力。
内容分享
一个常见的现象,企业要求员工转发内容,员工怨声载道。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一个内容,不需要强制转发,如果自己员工都没有转发的冲动,说明内容还不够优质,要改进的是内容。员工是第一层传播节点,只有打动了自己的员工,能够自发、真诚的宣传,内容才会裂变,靠强制,只会断在内容宣传的第一层。所以,员工不应该是强制转发的工具,而应该是内容测试最好的场所,测试出哪一种传播、转化效果更好,才能生产出合适的内容。
曾经领导做出的一个H5,因为炫酷,让人眼前一亮,公司员工纷纷转发,还有用户评论说:不相信这是我们做出来的内容,有点北上广的感觉,能不能外包做个H5。所以,优质的内容,一定是要有一个点能踩中用户,要么是好看,有社交需求,要么是便宜,要么是干货,对别人有用。

4.
私域流量的用户运营?
进入私域流量池的流量,不再是流量,是用户。
微信成交注意事项:
一段关系的开端,服务是维持关系的关键,30%的用户看完朋友圈就自动付费了,70%需要进行一对一服务。
用户在购买之前是会持续观察你的,用户在购买以后更会重点考察你。只靠花言巧语似的纯技巧文案,是收割用户逻辑。用户一两天看不穿你,但长久以往肯定能看明白你的套路,然后给你贴上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朋友圈文案:
真情实感:越是生活化的文案代入感越强。吃的东西,描述口感比品牌介绍重要。
聚焦内容:一个有专业感的人应该围绕一个细分行业、一个主题、围绕自己的定位和标签持续的输出内容
如何做好微信群运营:
保持微信群稳定的三个要素: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关注某件事
微信群的运营并不是为了卖东西而去运营,而是持续不断的给成员价值,为他们赋能。凡是把社群强调成卖东西的,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
第一阶段:初建微信群
第二阶段:升级,不断创作内容
第三阶段:再次升级,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增值服务。
1、任何一个群都要有门槛
2、群主是灵魂,不做群的破坏者,要做赋能者
3、微信群里一定要有持续的价值产生。
做这个群,我们要的价值是什么,群友要的价值是什么?两者怎么匹配起来?匹配度是否合理。只要群的运营者和群友两者之间的价值匹配合理,且能持续的有价值产生,这样的群一定有生命力。否则,两者有任何一方觉得价值不再匹配,慢慢的这个群就散架了。
社群运营的流程:
第一步:主动搭建--营造氛围,形成种子用户,让用户有归属感,再影响后面的人
第二步:明确价值感--建立认同感
第三步:制定规则--共同讨论、细化和完善规则
第四步:激发参与感
第五步:融合为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把大家发展成为美好事业的合伙人
群发售流程:
1、前期准备邀约/拉人
2、成功案例包装和现身说法
3、造势/火爆氛围
4、精心设计/成功演出
5、优惠券成交/只限现场
6、持续追单
思考
共同价值:和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为用户提供价值,共同互利成长。一个群才能长久。
我最优质的一个群,是一个新媒体运营群,成功的原因有:1、付费进入,费用不多,但起到了筛选作用,人群优质,群友也会比较珍惜。2、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新媒体学习,一开始是因为群主的内容贡献,后面慢慢的,互相帮助、互相解决问题,群活跃一直不错,还曾因为过于活跃,另建了一个群专门闲聊,保证学习群的内容纯粹性和价值感。
用户分层运营:个人号运营不一定要随时轰炸,有的用户,低频交易且金额较高。曾经运营过一个糕点的个人号,平时无论怎么维护,都无法促活,但到中秋的时候,用户会主动联系,并且是大单交易。因此,用户维系时可以重点分组,平时互不打扰,各自安好,重点时刻,重点维护。

5.
打造ip 的公式
Ip=标签化x内容力x持续积累势能。
Ip自带流量,与品牌的区别是:品牌是基于产品的,ip是基于个人的,品牌=用户被动链接;ip=用户主动连接。
打造个人ip,做自己当做一个产品,一个公司来经营。持续输出价值,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路径,也是找回简单自我最快的方式。
持续打造ip就需要紧紧地围绕“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你代表什么”持续的输出内容,讲好里边的故事,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你的专业。
谁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准自己的标签的,他需要你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提炼,接受粉丝反馈再结合自己擅长及想要做好的那件事,才会最终找到。
故宫博物馆的ip打造,不是简单的复制藏品,要研究今天人们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挖掘藏品内涵,寻找与今天社会生活的对接点,用文化影响人们生活,不断追踪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追寻无限远的传播能力。
end
读后感
本书总的来说,有收获,前半部分内容优质,但有的内容前后会有重复,对于私域运营的本质和内容讲的很透彻,但产品部分一笔带过,也就没有做摘录,用户部分主要讲社群运营和个人号,比较细致,但私域流量不止微信一个渠道,数据分析这一块没有涉及。
在运营中,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活动拉新、裂变、转化情况,没有数据分析,就难以评估活动的效果。私域流量的数据可能难以统计,但也能借助一些工具,大致有一个方向。比如:
1、拉新:对不同活动,不同内容(话术)进行测试,统计每次的邀请的人数,添加的人数,算出拉新的转化率。数据对比,即可测试出拉新较为优质的内容和活动。
2、社群活跃:每日用户活跃的时间点测试,社群活跃话题统计分析,活跃人数占比。
3、销售转化:销售金额、客单价、转化率、购买人群分析、复购情况。
每一环节均需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掌握社群情况,找准用户感兴趣的点,有针对性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