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WeTool被微信封杀。这对于教育培训的企业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
WeTool突然间的“猝死”,让以社群为主来维护客户关系的教育企业一脸懵逼,随之反应过来后,面对的就是瞬间上万客户的流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WeTool是什么?对教培企业有什么用?
土豆老师举个栗子:不知道有没有人跟土豆老师一样,报过一些理财或者英语的课程,报名后需要微信加班主任,这时候你会发现好友添加并不需要认证,而是自动添加。
随后,你会被班主任拉到一个学习群,进群后管理员立刻会发出来一段群规则和注意事项说明,而且群里面每进一个人,就会艾特这个人并发送说明。不少人会觉得这个群管理员的工作效率真高,真及时。
其实,从你添加好友到拉进群,以及收到群规则说明,这些都不是管理员手工操作,是由WeTool来自动完成的。
WeTool就这样诞生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退、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中,且十分自然地被各路品牌自主掌握、实现低成本反复触达的私域流量剧增。
不仅这些,WeTool还支持群统计、自动踢人、好友去重、智能机器人等功能,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微信社群管理工具。WeTool作为私域流量运营管理工具,一直是微信社群运营者、微商、淘宝客、教育培训机构等企业或用户最青睐的工具之一。
据WeTool团队透露,此次受影响的企业中教育公司占了90%。
在教培企业,一个运营需要同时管理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社群,所以WeTool多样化和部分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说是运营者的神助。
你想想,要是一个运营者手动管理上百个群,光是每天发送上课提醒、群发消息这种大量重复性工作就能累的够呛,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对于教培企业来讲,WeTool的辅助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如果没有WeTool的辅助,运营人员的配备将会增加。

所以,WeTool被封杀后,教培企业不仅流失上万用户、运营受限,教育的运营人员更要面对大量占据精力的工作,哀嚎声遍布朋友圈和微博。土豆老师不少在教培的朋友调侃:直线增加80%工作量,分分钟想离职。
这两年,社群成了很多教育机构的一种标配打法,也是一大获客渠道。前期转化、后期班级制线上学习,都会把用户引导至微信群中,集中养护和转化。增长为主的企业,更是依靠社群,来实现用户的裂变式增长。
线下为主的教培,也在大面积的使用微信群和个人号,大一点的机构还会用公众号和小程序。很多机构拥有几百甚至数万个群。

WeTool官网也显示,高途课堂、尚德教育、亲宝宝等十余家等教育培训机构均是其客户。其中,新东方、跟谁学、学而思的用户评价更是显示在首页。

所以WeTool被封杀后,不少中小培训机构损失惨重,更有甚者被封了100多个号,上万的用户瞬间蒸发,哀鸿遍野。
这不是教培行业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危机。
去年5月,微信就曾发布过整治平台乱象的公告,公开的对利用微信产品功能进行诱导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行为做出禁止。并点名了批评了几家机构,其中就包括流利阅读、火箭单词、薄荷阅读等教培机构。
而当下,正值暑期招生的关键时间段,微信对WeTool的封杀,可以说在短期内对教培行业的招生获客带来阻碍,但长期影响不会特别大。

对于这次批量封号以及教培私域流量接下来该怎么走,土豆老师认为,首要要遵守规则,不要打着“私域流量”旗号,疯狂加人,试图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但又不做任何情感维系,而是简单粗暴地群发消息或者发朋友圈。
其次,教育行业是最依赖口碑传播的行业之一,无论是利诱打卡还是社群裂变等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困扰,也会造成企业对内容本身的忽视。
不论是何种营销方式,内容始终应处于教培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位置,好的产品才是用户增长的根本。
“在看”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