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到做运营压力真的很大,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招一个运营来解决 产品和流量 的问题。这真的很难,就像运营社创始人陈维贤在成都分享会中讲的“只有产品做好了,运营才能引爆”。 但也正因为难,这才是运营出头的机会。
而“私域流量”和“toB运营” 的出现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新机会,下面我将通过记录运营研究社在成都举办的分享会来告诉你如果平台的流量一般、产品又不给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获客?
通过私域流量打造爆款的两个核心之一就是掌握运营的套路。理解“私域流量”的玩法,以及掌握“打造爆款”的方法。
首先,私域流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App的诞生,“互联互通”的因特网变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如何让App这个孤岛里流量持续增长和消费成为了最早App运营推广的工作内容。而随着微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孤岛”又渐渐被打通,信息在微信里重新流动起来。那么如何抓住这波流量来解决掉企业的增长焦虑,将用户攥在自己手里? 私域流量的“三件套” 个人微信、社群、服务号/小程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线下场景中,店铺流量到咨询到试用到购买的漏斗可以优化成:1/ 通过赠送礼品邀请“访客”添加店铺的个人微信,2/ 通过提供给“好友”独家资讯邀请进入社群,3/ 让“用户”配合小程序在社群中进行多次转化。良好的运营可以将这个漏洞优化成“柱状”。线上场景下,也同理。将付费用户通过个人微信做留存、社群做活跃、小程序做转化以提升用户的复购率。
“私域流量”中用户经营的: 留客、复购、再生 成为了运营的关键点。注意贤哥分享的下面这个公式:
其次,通过“私域流量”做爆款营销有3个关键的运营动作。
第一步、预热。 可以通过价格、产品、促销三个不同的方式来撩动用户的好奇心,进行爆款打造的“冷启动”预热环节。
第二步、氛围。 可以通过营造一种紧迫感的氛围来促进“抢购”,比如:限时优惠,通过制定随着售卖数量的增加而不断上涨的价格策略。也可以通过营造畅销感的氛围来引起跟风促进销售,一种是畅销感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传达;当然预算不足的你, 更多是需要通过将渠道成本补贴给用户做去中心化的传达 , 再到中心化的传达。
第三步、传播。 赋予用户使命感可以很好的引导传播,可以通过给与荣誉、制定目标的方式来落地实现。
以上就是贤哥的套路,它让通过私域流量打造爆款变得有章可循。
“技术用对,没有做不出的爆款?”我的回答是NO!分享会现场超60位运营人都听了,所以即将诞生60个爆款?这一定不可能,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分享会过半的时候,贤哥抛了一个问题“有没有比以上更重要的事情? ”
对,正是选品 。而关于爆款的选品则有三个很重要的思考维度:
2/ 地域定位:比如:是否可以将“外国”的内容进行“本土化”?
3/ 时间定位:比如:是否是已经验证过的周期式“爆款”?
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扪心自问:产品是否真的可行? 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实测”来进行验证。 拿运营研究社28小时售出1万份,至今售出近5万份的《运营知识地图》举例。
注意看小字,这其实是它18年底出品的2.0版本,而17年底出品1.0的电子版已经在网络上“火”过一小把了。到了 2.0的时候除了内容升级外,也同样放到了运营人年终聚会的时候进行展示,结合现场的小伙伴的欢迎程度以及网上粉丝的购买咨询再考虑做售卖的。这样的手段操作出来的产品,就更容易套路成爆品了。
另外,贤哥还分享了一个通过私域流量打造爆款的核武器——“分销”!
常规的分销无外乎“设置明显的分销引导”、“激励用户成为分销员”、“让他生产一个带有自己头像的海报”。但人人都这样做了,用户已经没有新鲜感了,现在再做分销我们还有机会吗?
而手段的来源正是思考和验证 ,那么我希望你能独立思考再看贤哥的答案。等你确认自己想清楚了再到 微信公众号 @ 运营专员师佳 回复 “分销” ,你就能看到。
就好像在物理学中牛逼的公式都很简单,可运用起却可能千变万化。套路看起来很简单,而拉开差距的正是手段 。
套路与手段,其实是我关于运营高度抽象出来的旧概念。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因为很多人特别是在成都做运营的小伙伴都认为“做运营没有门槛” 、“做运营没前途” 。但运营萌新和老司机的差别就是有没有套路,而手段则推送了我们每一个项目的成功。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toB的业务逻辑,而黄色的模块则是用户的转化路径。每一个标黄的部分都是有套路操作的地方。 举个例子:
我供职的“实习僧”是一家做大学生招聘的网站,负责招聘的HR来到我们平台一般的逻辑是让他们注册使用平台,即为企业用户“提供价值”再进行“线索获得”。但是不是每个访客都需要先注册成用户再购买增值服务呢?
我在登陆页做了改变,右边的注册/登陆入口不变,左边添加了我们的校园猎头营销落地页的入口。经过半个月的数据监测,虽然这个页面的访问量不及简历中心的一半,但这里的点击率是简历中心的10倍。所以再回到上图,“ 营销获客”很容易到 “ 线索获 得”这里,这就是所谓“toB运营”的套路。
这张图展示的是toB运营的核心岗位,而黄色的模块则是这个核心岗位的核心价值。其中的 每一位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营手段 。举个例子:
很坦白的说,在成都最有价值的运营的岗位是“用户运营”。但是很多人却把用户运营做成了“客服”,有没有想过去改变这一现状?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企业用户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操作上问题或者对产品产生疑问,这个时候固然可以让toB的用户运营来做咨询。但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将潜在的大客户自动分配销售进行咨询,潜在的中小客户接入电销进行咨询? 我知道你一定会有个困惑:
公司 还需要toB的用户运营做什么? 在 互联网寒冬的背景下岂不是更容易被“ 裁员 ”吗 ?
但其实 这样的改变,可以 让销售人员 尽可能早的与 潜在客户建立 连接, 解决问题的同时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提升营收。同时“解放双手”的你 ,可以去建立企业 用户 分层体系,建立和维护用户咨询的SOP,以及更好的去做用户触达等等,这些事情哪一个不比用户咨询更有价值呢?
首先,分享会作为一个很传统的活动,运营研究社已经有了成熟的套路,经过这两年的打磨不同的城市又有不同的亮点。比如成都站,每次都会有和主题相关的定制勋章,本次活动策划 @成都运营说 小飞还准备了专属于运营人的扇子人手一份。
其次,在分享会后的聚餐,我偷偷问了贤哥我分享的部分出现的问题,贤哥给了我三个大点的建议。其中有一点就是运营研究社的培训都是通过准备逐字稿 的手段来保障效果的。“逐字稿”一来可以让分享不那么紧张,二来可以在分享前进行MVP进行验证,三来也是对“用户”的尊重。
周五的时候因为天气原因所有上海出发的航班取消,包括了贤哥从上海过来的这班。为此,我提出了3个解决方案。最终的结果是贤哥动车到武汉在转机成都,9个小时的奔波才保证了活动的成功举行。而分享会结束后贤哥又在周一一早飞回上海继续上班, #总有人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人生很累,但这不是你松懈的借口。
*01/02部分为基于贤哥的分享加入了 @运营专员师佳 的理解。请各位注意! 信息的传递一定会产生一些偏差。
*01/02部分节选了一些贤哥PPT的内容部分,请勿用于商业用途。